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组建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图]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7-10-16 7991

10月14日,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签约仪式在上海临港举行,双方将组建智能制造项目中心,打造国际领先的智能制造技术创新平台。此次合作是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高水平研究机构的强强联合,对推动上海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林忠钦院士,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科技领事Susanne LADA’A,德国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和自动化研究所(FraunhoferIPA)所长Thomas BAUERNHANSL、项目经理MichaelLICKEFETT,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黄瓯,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干频,上海市浦东新区区委常委、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任陈杰,上海临港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袁国华,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吴晓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奚立峰,上海交大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金隼、李卫东,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莫亮金,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杜朝辉,上海智能制造功能平台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兆敏,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王皓、盛鑫军等中德双方智能制造领域权威机构领导、企业嘉宾及师生120余人参加了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上海智能制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习俊通主持。  

林忠钦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致辞,对出席签约仪式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林忠钦在发言中指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科创中心和智能制造创新中心,是上海临港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引进国际顶尖智能制造研究机构,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步骤。上海交通大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产学研结合,强调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国家战略,拥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相关研究布局也走在全国高校前列,此次与弗朗霍夫IPA研究所、斯图加特大学的合作,将不仅仅是高校科研机构间的跨国合作,更是德国工业4.0和中国智能制造的高水平强强联合,一定会对中国的工业界、科研界、教育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及产业带动作用。他希望中德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在上海临港地区打造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助力临港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中心。  

黄瓯代表上海市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发言,表达了对项目中心落户临港的祝贺。他表示,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智能制造,上海市经信委将按照“以释放带动应用,以应用带动集成,以集成带动装备”的推进思路,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性工程,打造全国智能制造的应用高地、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和系统解决方案的输出地。他认为,弗劳恩霍夫协会与上海交大的强强联合,将有利于上海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加快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和成果的转移孵化,将有力地支撑临港智能制造中心建设,助力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干频代表上海市科学与技术委员会致辞时指出,智能制造是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和长远目标,也是上海市科技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在上海市确定的18个功能型平台中,智能制造功能型平台是首批启动的平台。他表示,市科委将积极支持上海交通大学与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的建设,希望项目中心能够建设成为连接科研界与产业界的纽带,成为连通前沿技术与工程应用技术的桥梁。   

陈杰表达了临港管委会对项目中心建设的支持。他表示,通过引进弗劳恩霍夫协会这样代表国际最高水平的应用科研机构,将极大地推进临港打造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研究与转化平台的工作。临港管委会将积极做好相关服务保障工作,科学合理地配置各类要素资源,为项目中心建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Susanne LADA’A代表德国驻上海总领事馆致辞,认为中德双方在工业4.0,特别是智能制造的合作,将实现“德国制造”与“中国制造”的经济优势品牌联合,为两国打造更加紧密的智能制造和工业技术领域的合作关系,同时也将促进两国友谊的长期繁荣与稳定技术,推动科学、经济和管理等领域的合作,形成紧密共同体。   

Thomas BAUERNHANSL代表弗劳恩霍夫协会致辞,向所有支持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中国组建第一个项目中心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他认为中德双方的合作目标是开展信息物理系统的研究、在上海建立未来制造系统的示范线,同时在研究生培养、企业人才培训、企业技术服务等方面联合开展工作,建立起中德双方的长期合作。   

奚立峰、ThomasBAUERNHANSL分别代表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署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合作备忘录;奚立峰、Thomas BAUERNHANSL、吴晓华分别代表上海交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签署上海交通大学-斯图加特大学-上海市临港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智能制造技术合作备忘录,各方将围绕智能制造和工业4.0前沿技术开展深入合作。林忠钦、黄瓯、干频、陈杰、袁国华等领导同志和Susanne LADA’A、Michael LICKEFETT等德方嘉宾见证了签约仪式。   

王皓介绍了智能制造项目中心的组建过程及基本情况。中心的总体目标是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4.0和智能制造技术研究基地。项目中心将以智能工厂规划、信息物理系统、数字孪生技术、装配自动化、机器人技术为主要研究方向,努力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能制造科研基地、成果转化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和政府智库,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王皓还介绍了中德双方拟合作建设的工业4.0“未来智造”体验中心的设想,中德双方将合作建设一条全球领先的智能制造示范线,全面诠释智造概念,展现未来车间场景,推动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向工业界转移。   

最后,Bauernhansl教授作了题为“Digital Transformation——Think Global, Act Local”(数字化转型——全球视野、行动上海)的报告,介绍了弗劳恩霍夫IPA研究所及其在德国工业4.0领域取得的成就,论述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现状和技术趋势,阐释了工业4.0的核心概念与智慧工厂的关键要素,展示了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的广阔未来。   

目前,弗劳恩霍夫协会在德国之外共设9个项目中心,此次计划在临港建设的项目中心,有望率先成为弗劳恩霍夫协会在中国设立的首个项目中心。本次签约是落实两国总理关于深化中德合作的具体举措,也是调动国际科技创新资源共同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新成果。上海交通大学-弗劳恩霍夫协会智能制造项目中心的组建将极大增强上海在工业4.0领域研究的实力,成为“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战略的有力支撑,为上海临港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中心、上海市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下坚实基础,为我国先进制造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附: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简介

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是欧洲最大的应用科学科研机构,成立于1949年,以德国科学家、发明家与企业家约瑟夫·弗劳恩霍夫的名字命名。它是全球最高效的科学技术转化机构,也是德国工业4.0技术体系的核心研究单位,为德国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创新驱动力。   

弗劳恩霍夫协会下设69个研究所,研究领域涵盖制造技术、通信技术、纳米科学、电子信息、环境健康等多个前沿科学技术领域。协会宗旨是解决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的中间关键技术环节,承担企业和公共机构委托的研发工作。弗劳恩霍夫协会拥有一支近25000名科研人员组成的专业科研队伍,聘请大学教授兼任研究所所长,各研究所近一半人员为大学在读研究生,其余来自工业界招聘的专职科研人员,通过与大学的智力资源共享和来自工业界的专职队伍建设,弗劳恩霍夫协会建立了全球最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弗劳恩霍夫协会的国际合作有多种形式,项目中心是弗劳恩霍夫协会国际合作的高级形式。   

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与自动化研究所(IPA)简介

弗劳恩霍夫生产技术与自动化研究所是弗劳恩霍夫协会下属研究所,是工业4.0研究领域的领头羊,在信息物理系统、下一代工业总线、数字孪生技术、先进感知技术等方面具备雄厚的实力。   

该研究所位于德国斯图加特,依托于斯图加特大学,其主要研究方向是工业4.0相关的制造自动化技术,年科研经费近七千五百万欧元,在弗劳恩霍夫各研究所经费排名中位列第三,在所有制造领域的弗劳恩霍夫研究所中排名第一。IPA是德国在工业4.0方向较为权威的研究所,在德国工业4.0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