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3日-2018年1月5日,2018年12月23日-2019年1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与大理州人民政府一起,共同主办了为期15天的大理生态经济发展创意挑战营活动。来自香港、澳门高校的42名学生参与了活动。各高校参与人数如下表:
学校 |
参与学生数量 |
香港中文大学 |
13 |
香港大学 |
10 |
香港理工大学 |
7 |
香港恒生大学 |
5 |
澳门大学 |
4 |
香港浸会大学 |
2 |
香港科技大学 |
1 |
合计 |
42 |
一、 项目总结
为培养青年学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与家国情怀,促进学生拓展全球视野,上海交通大学发起了全球挑战计划系列活动,将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若干个国家或地区,设计若干个项目,来帮助同学们认知并挑战诸如生态环境、气候、饥饿、医疗、教育等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学校联合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大理生态经济发展创意挑战营”,是上海交大全球挑战计划的首项活动,通过征集大理农业发展的设想和创意,结合洱海环境保护,为大理的生态农业发展谏言献策。
创意挑战营活动为期两周,来自上海交通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香港恒生大学、澳门大学、香港浸会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的挑战营营员,抛却了“天之骄子”的自豪和清高,走出象牙塔,深入社会基层,真情融入,以实际行动扎实践行了当代青年的梦想、责任与担当。
每轮参赛营员成立了8个课题组,就4-5个方向开展竞赛。在集体活动的8天中,同学们考察约20个调研地点,听取了4-5场专业讲座报告,与多名当地业内专家分方向进行了两次深入座谈,就调研报告与当地业内专家进行了多次线上讨论。每天晚上,李冕、张仁伟、吴琦、申岩峰、韩充等指导老师都会就研究问题的选取、方案的设计和落地等问题与课题组讨论到深夜,课题组成员经常就课题的研究开展讨论到凌晨。部分课题组在面临信息资料不足以支撑研究的情况下,自行前往未纳入此次调研范围的企业与机构开展调研,锻炼了解决问题与实际执行的能力。此次创意挑战营活动,不仅挑战了营员们的智慧,也挑战了营员们的体能。香港、澳门、上海、大理四地气候差异较大,营员们对低纬度高海拔的地理条件或有不适,部分营员仍带病坚持参加活动,热情燃爆了数九寒冬。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为了调动营员们的积极性,创意挑战营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活泼、主题鲜明、内容健康的活动。为了让港澳学生了解上海的历史文化风情,全体营员参访了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与地标性建筑田子坊;为了让大家实地体验生态环保,营员们不仅参访了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同时来到大理市上关镇有机肥收集站,与村民面对面交流;主办方还举办了圣诞晚会,为同学们提供了精美的新年礼物;营造了活泼欢乐、富有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
通过团队协作,营员们瞄准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以小见大,切实剖析和探讨了大理高原特色农业与洱海保护的新思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可执行的、可操作的意见与建议,为大理的生态经济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创意。2017年12月23日-2018年1月5日活动,经过当地业内专家的评审,此次挑战营活动共评选了一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两个优胜奖以及三名最佳个人表现奖。其中,洪启铭(香港大学)、杨林聪(上海交通大学)、周晓伟(上海交通大学)、邱雯钦(上海交通大学)、温秋豪(上海交通大学)课题组《以湖滨带改造为核心打造洱海自然&文化观赏路线》的研究课题获得了一等奖;张博皓(上海交通大学)、江佳玲(香港大学)、任旭光(澳门大学)三位营员获得了最佳个人表现奖。
营员们纷纷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与大理州政府主办的创意挑战营活动,是他们参加过的最辛苦,但也是最有收获、最有意义的活动。此次创意挑战营增进了港澳学生对内地国情社情的了解,激发了参赛营员们的责任与担当,挖掘了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与此同时,把现实问题带回学校作为教学案例与科研攻关目标,引导教学和科研方向,从而进一步发挥教学、人才培养、地方经济发展的联动效应。
二、 部分参与学生心得体会
说明:本部分内容均由同学本人提供,未做修改。所载言论不代表上海交通大学的观点。
任旭光(澳门大学)
刚到上海交通大学的时候,就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热情招待,刚开始的两天里,交大的老师们带着我们游历了上海交通大学校史馆、东方明珠塔、城隍庙等,来自港澳和上交的同学们也逐渐熟络了起来。
之后我们来到了云南省大理市彝族自治州开始了为期十多天的“全球挑战计划”的第一站——云南大理,每天的日程被安排的很满很充实:有机农场里新鲜的番茄——是我吃到过的最好吃的番茄,希望小学的同学们纯真可爱的笑脸,扎染手艺的精巧魅力,来自州政府领导的讲座也真的让我学习到了很多很多,对于大理那个神奇的地方有了更深的了解。
当然,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们除了安排我们集体调研,还指导我们每个参赛组根据自己的项目主体自主调研,而我和我们组另一名上交的男同学一起去了漾濞县调查漾濞核桃产业链的相关机构和单位。那一天调研我们虽然遇到了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也有幸买到了600多年的古核桃树生产的核桃,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核桃园,核桃研究院,核桃深加工企业,核桃展厅等的参观,我们已经清晰地抓住了我们参赛的着手点。
通过全组同学的努力,在充足的调研和准备工作后,我们仅仅在三天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关于大理漾濞核桃产业营销的分析报告,当然,这三天也经历了我们不断的讨论,查阅资料,甚至还出现过推倒重来,还好有大理的专家和上海交通大学的老师的指导,帮助我们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重新理顺逻辑。在最后的比赛中,我们组也获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而且我们的广告语“一天一核桃,强壮中国脑。”也获得了评委的一致认可。
这些天我们也一起经历了好多好多愉快的时光,我会记得我们一起在大理古城拍照的画面——天气和暖,冬樱渐美,大家也是风华正茂。还有一起吃的麻辣牛肉火锅,腾腾的热气配合着翻滚的汤汁,映衬着日渐绯红的脸庞,咕咕的煮沸声穿插在我们的欢声笑语的间隙中,真的,有那么一瞬间,好希望,大家要是同学该有多好……
在2018年的第一天,我和我的室友Domi、云哥还有晓伟一起到洱海边的观景台看新年的第一个日出,那是我今生目前为止第一次在离开家的地方看日出。和新认识却一见如故的朋友,举着手机,趴在水边的护栏上,看着山之巅水之边的微妙变化,每一个瞬间山水云月都闪耀着不同的光晕,我们窃喜着感叹着:“真的好美啊!谢谢你们陪我一起来看日出!”是啊,如果是我自己一个人,也许没有足够的勇气来做这么浪漫的事情吧……我们沿着洱海边慢慢的走着,太阳的每一个轻巧的跃动都撩拨的我们发自肺腑的真心感叹——大自然实在是太伟大了,真的!
十几天真的很快很快就从我们的笑声中溜走了,是啊,我们只顾着欢笑,不知不觉就到了分别的时候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同学是比港澳的同学先一天离开的,当天晚上我真的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其实我应该是算是很年长的学长了,但是看着他们的离开,我还是没控制住自己,回到宾馆,小声地哭了……我们组的“戏精”——kennyho说:“怎么才刚来,你们就要走了……”谢谢上海交大的老师们,谢谢我的室友Domi,谢谢交大的同学们,谢谢你们这十多天来的关照!谢谢你们对我的认可!
苍山常在,洱海长流,我们,有缘再见!
孙芷晴(香港大学)
这十四天的旅程无容置疑拓开了我对世界的视野,见识到苍山笔墨千秋画,洱海无弦万古琴的大理。看着农民每天在烈日之下辛勤工作,或与我年纪差不多的女子在厨房努力帮忙,我对自己生活在一个小康之家,每天只需担心学业成绩而感恩,同时很佩服大理人民的勤劳。
这次比赛带给我很多,可是要数最重要的一定是通过亲身考察不同公司、农场、洱海;对营销方案做访问,网上搜集信息及与上海交通大学的组员一同讨论及积极比赛,深入地了解到大理的社会生态环境并且用心为其设想解决方案。我们这组亲访课题的目标企业—洱宝梅子坊,在大理古城访问旅客或当地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到城里人对这家企业的看法。对于我这个消费者来说,还是第一次用另一个身分角度去看一家企业,感觉很新鲜而且很大程度地增加了我对社会的关心和设想。
当然,与上海、港澳台的学生建立友谊也是一大得益,我们虽然只有寥寥两星期的时间相处,但是当中我们一起玩、一起熬,一起庆祝跨年(其中一人的愿望送给了大理—希望洱海能被保护好),甚至一起吃饭考察等等的点点滴滴都会成为美好的回忆。只要上海交大的同学要来香港,相信我们香港的同学一定会热情接待。
另外,对于这次比赛能顺利举行,一定要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的各位老师和统筹的同学的长期准备。没有他们,我们不可能与大理市政府交流,或考察到不同工种的公司或农场。另外,在这十天的调研中,我听到或看到最多的都是「一定要把洱海保护好」。这不仅仅是政府官员的希望,还是大理的整体市民、各种企业的共同目标。大家为了洱海不惜牺牲个人或公司的得益。香港虽然是国际金融中心,享誉国际,但是生活条件较好的香港城市人却反而没有大理人民这份情操,所以我对大理人民又多了一份敬佩。整体而言,这十四天的旅程非常充实,让我获益良多。
杨薰(香港中文大学)
时光在不经意中流逝,翻开手机里的相册,每一帧照片都是回忆满满的。从12月23日的相知相遇,再到1月5日的离开。在这,我们拥有了共同的回忆。
记得第一天的破冰活动,我们为了打破了陌生人之间的隔膜,大家都很乐意和对方交谈;记得第二天的晚会,我们为了排练节目,花了很多很多的心思准备;记得第三天的旅程,我们为了在环形玻璃观光通道留下倩影,都踏出了勇敢的一步;记得第四天,我们为了赶上飞机,大家都互相叫同伴起床:记得第五、六、七、八天的参观,我们为了了解大理经济社会发展,去了洱海科普中心、顺丰洱海环保公司、花语牧场等作调研;记得第九天的活动,我们为了体验文献名邦大理独特的历史,去了赫赫有名的大理古城;记得第十、十一、十二天的自由调研,我们为了赶写报告,大家都吃了7、8顿的外卖;记得第十三天的离别,我们为了跟大巴里的内地同学道别,而在大巴旁列了一排,挥手道别;到了最后一天的离开,我们眼神里都透着无限留恋⋯⋯
短短的14天,我们认识了不一样的大理。我们参观了很多具大理特色文化的地方,其中,让我最深刻的莫过于大理古城。我比较喜欢沉淀的地方,因为在了解当地独特的文化习俗过程中会让人领悟一些人生意义或让人反思。古城古色古香的建筑下有许多特具民族特色的店铺,当中我一睹云南民族的特色衣裳、手工艺品, 也试了三度茶,苦、甜、辣,三度茶中经历人生的三个阶段,十分有意思。另外,短短的14天,我们认识了来地各院校的朋友。虽然大家是来自不同的院校、有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但是这些并不会成为我们交流和成为朋友的阻碍。在活动的过程中,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照顾、互相打气,使得原本陌生的你、我、他变成了「我们」。总之,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很开心能与你们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