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与意义
可再生能源发展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选择,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关键因素。在实现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生态环境的影响效益研究,发挥光伏电站对土地退化生态修复的积极作用,将为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条新路径,也将有效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生态经济的融合发展。
截至2023年底,中国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已突破6亿千瓦,连续9年稳居全球首位。建设于荒漠等退化土地的众多光伏电站因其阵列阻风固沙、遮阴增湿以及人工管护,产生了明显的生态恢复效果:促进了植被恢复、改良了土壤以及改善了小气候等。其中,库布齐沙漠光伏项目、乌兰布和沙漠光伏项目、龙羊峡水光互补项目等成功案例,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这些项目因地制宜,不仅发展形成光伏产业、贡献了清洁电力、修复了生态,而且在扩大就业机会、实现精准扶贫等方面也具有明显成效,探索出一系列“光伏+”项目发展经验,包括“光伏+治沙”、“光伏+农业”、“光伏+畜牧”、“光伏+乡村振兴”以及“光伏+储能”等,促进了清洁能源稳步推进和社会经济发展。
当今世界,土地荒漠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包括东部非洲、西南非洲,均处于一带一路沿线;不仅有着荒漠化治理需求,而且太阳能资源极其丰富、电力基础设施极为薄弱,迫切需要建立清洁现代能源体系。电力稳定是南非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每年均会引起罢工和游行等。而在纳米比亚、加纳其电力普及率也很低,具有弯道超车的优势。而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十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并取得领先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片到组件的各环节生产规模均超过了全球占比的50%。目前,中国光伏组件的主流产品市场价格已降至1.0元/瓦以下,具有较高性价比。推动、支持中国光伏产业及其发展模式扩展到非洲地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合作,开展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在荒漠化区域建设光伏电站、种植能源作物等,有助于土地生态修复、减少碳排放,并提供可再生清洁电力,还将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从而收到防治荒漠、应对气候变化、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和减少贫困的协同效应,助力联合国SDG2030目标实现。
此项目的核心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非洲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挑战学生跨文化交流和在艰苦地区从事调研的能力,并从“光伏+生态”视角出发,分析南非、纳米比亚、加纳之间“光伏+生态”项目的潜力,并考察将中国经验引入非洲国家的可行性和面临的挑战,从而推动非洲国家乡村可持续发展和中国公司在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和环境责任(ESG)。在此项目实践过程中,通过多方的实地调研、采样、数据分析、团队交流研讨等,不仅有助于扩展学生的全球视野、学以致用,而且有助于为国际普遍存在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交大智慧、交大方案,提升交大的全球影响力。
项目目标:
1、 通过对南非、纳米比亚、加纳“光伏+”项目现状调研,与中国进行比较分析、制定未来发展对策方案等,形成综合性非洲清洁能源与乡村发展对策建议。
2、提升同学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艰苦生活环境的能力以及在异域进行野外调查的能力,增加我校同学对非洲大陆电力现状的了解和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难度的认知。
3、推进与南非、纳米比亚、加纳的科技深度合作,在此基础上,共同申请政府间合作项目和重点项目。
3、 扩大宣传和教育交流合作深度,扩大我校在非洲地区的声誉并加强留学生招生力度。
4、 为设立非洲实习基地创造条件,扎实推进中非实习基地的落实。
5、 获得双方国家大使馆(总领事馆)的支持,并积极申报省部级以上奖项。
6、 在联合国生态修复十年的背景下,推出一批“光伏+”社会生态治理优秀案例。
7、 了解地方“光伏+”项目发展需求,推动非洲可持续能源技术发展。
8、 为中国光伏产业链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撑,参与海外“光伏+”生态修复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