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学校简介
百廿交大 源远流长
1896年,甲午战败之后,近代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先生秉持“自强首在储才,储才必先兴学”之宏愿,在上海创办了交通大学的前身——南洋公学。建校伊始,学校即坚持“求实学,务实业”的宗旨,以培养“第一等人才”为教育目标,精勤进取,笃行不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已成为国内著名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东方麻省理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中国高等教育重新布局的整体需要,交通大学在50年代历经院系调整、西迁与分设,开枝散叶、惠泽八方。曾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交通大学上海学校、南洋大学、国立交通大学、交通大学等校名,1959年启用“上海交通大学”校名。1999年,原上海农学院并入,一个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高水平农业与生物学院初步形成;2005年,与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率先走出了一条综合性大学建设高水平医学院的中国道路,完成了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历经两甲子栉风沐雨,跨越三世纪弦歌不辍,古老而年轻的上海交通大学,正在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开启新的辉煌。
济济多士 邦家之光
百廿交大,因图强而生,因改革而兴,因人才而盛。
自成立以来,交大桃李满天下,已经为国家和社会输送了30多万各类英才,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医学等各个领域为国家做出杰出贡献。其中包括江泽民、陆定一、丁关根、汪道涵等治国英才,钱学森、吴文俊、徐光宪、张光斗等科学巨擘,黄旭华、朱英富、徐芑南等工程巨匠,李叔同、洪深、卢燕、朱屺瞻等文艺大师,蔡锷、黄炎培、邵力子、邹韬奋等社会名流,王振义、陈竺、陈敏章等杏林仁医,以及杨元庆、沈南鹏、季琦、吴炯、赵建军等商界精英……
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有200余位交大校友;在国家23位“两弹一星”功臣中,有6位交大校友。近年来,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一批80后、90后交大校友在创业领域崭露头角,其中包括饿了么创始人张旭豪、Teambition创始人齐俊元、凹凸租车创始人陈韦予、第四范式创始人戴文渊等。
敢为人先 贡献卓著
“求实学、务实业”是上海交通大学立校之初就提出的办学理念。交大人秉持“求真务实,勇于拼搏,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精神,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为祖国的建设贡献智慧,创造了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上的诸多“第一”:中国最早的内燃机、最早的无线电台、最早的中文打字机、最早的大学翻译出版机构等;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轮、第一艘核潜艇、第一艘气垫船、第一艘水翼艇、自主设计的第一代战斗机、第一枚运载火箭、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第一例成功移植同种原位肝手术、第一例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人手术,都凝聚着交大师生和校友的心血智慧。
大师云集 言传身教
上海交通大学名师荟萃,拥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和科研团队。学校现有专任教师3014人,其中教授989名。中国科学院院士22名,中国工程院院士23名,中组部顶尖“千人计划”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12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与讲座教授139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5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1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29名,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5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1个。
名师们在诸多国际著名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担任职务,当选国外科学院院士,在国际国内科学、教育等领域荣获各类大奖,研究成果享誉海内外。同时,在交大校园里,他们是深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以言传身教,树为师典范。他们将品德和智慧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从希望之星逐渐成长为国之栋梁。
在交大的课堂里,有“一根粉笔不离手,四块黑板全板书”的朱佐农教授;有将皮皮虾请进课堂、教导学生发现身边乐趣的邓涛教授;有三十载立足讲台,课前课后都被学生“围追”的孙杨教授;有让人又爱又敬又怕,人称“谦爷”的张绍谦教授;有从“学神姐妹花”到“魅力教师”的双胞胎姐妹龙环、龙宇老师等。他们在教学上倾注心血,激发学生的学术和科研热情,令学生时刻保持对周围世界的好奇,让“学在交大”深入人心。
课堂之外,交大每年举办多场大师讲坛。中国工程院院士、“辽宁舰”总设计师朱英富,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获得者大村智,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Eric F. Wieschaus等大师来校讲学。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FrankWilczek担任李政道研究所首任所长。交大学子随时有机会与大师、名师们亲密接触,能够时刻感受与世界接轨的脉动。在交大,转角即可遇到大师。
群英荟萃 硕果满枝
交大历来就有“起点高、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的传统,在人才培养上独树一帜。2014年起,学校在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基础上实施了致远荣誉计划,旨在培养各专业领域的创新型领袖人才,“致远”模式辐射全校,现已覆盖理科、工科、医科,荣获第七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及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最高奖——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同时,上海交大打造平台化培养架构,建设工科平台和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打造理科试验班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成长空间。
交大学子星光璀璨,在国内国际竞赛中屡获殊荣。在被誉为“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竞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中,上海交通大学代表队三度摘得总冠军,六次获得金牌,曾经荣膺总冠军的林晨曦、戴文渊等青年校友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崭露头角。2011、2013、2015、2017年,交大学子连续四届荣获象征全国高校学生科技创新最高荣誉的“挑战杯”最高荣誉,上海交通大学是该赛事历史上首个连续四届获得最高荣誉的高校。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荣获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冠军。2017年全年,交大共有1600余人次在国家级及以上竞赛中获奖,获得国际级重要奖项236项,国家级重要奖项335项,包括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7项特等奖,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2017全球总决赛金牌等。
交大学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在文艺、体育和社会公益方面成绩喜人。目前,交大内注册的学生社团有近三百家。上海交大学生管弦乐团两次获得国际音乐比赛金奖。交大合唱团自2005年来,参加的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均荣获一等奖,在2017年“欢乐之声”普林斯顿国际合唱节中获得混声组金奖和民歌组金奖。“守望”临终关怀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十年如一日,聚焦临终关怀,在奉献中收获感动,荣获上海青年志愿者十佳公益项目。野外生存协会用青春足迹丈量祖国的大好河山,获评“上海市明星社团”。相声协会成立十四年来,创作并演绎相声1000余段,给同学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其原创校园相声剧《交大这些事儿》荣获全国校园戏剧最高奖。“525”街舞协会致力于传播校园原创舞蹈文化,展示当代学生的青春风采,荣获2016年亚洲高校舞蹈锦标赛上海分站赛冠军。阳光剧社的原创话剧《钱学森》在国内巡演40余场,赢得广泛赞誉。跑虫俱乐部倡导运动健康理念,成为沪上高校最具影响力的跑步社团。国学社创作原创文集《南洋集》,展示中国传统文学魅力。笛箫协会和书画篆刻协会用笛声和笔墨,书写着交大人的艺术情怀。无论爱好音乐还是体育,热爱舞蹈还是美术,文学还是器乐,都能在交大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互交流,共同成长,激扬青春风采,收获精彩难忘的大学人生。
顶天立地 探索真知
多年来,交大在探索科学前沿中不断进步,在服务国家中展现价值,用汗水和智慧浇灌出一批优秀成果。近10年,交大共获国家科技奖50项,总数居全国高校前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续8年全国第一,标志着学校基础研究的学术活跃度名列前茅;面向国家战略和生命健康领域,学校建设的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上海),是国家重点规划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李政道研究所旨在汇聚世界一流人才,对基础前沿科学做出奠基性的贡献。学校拥有近百个国家及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为各类人才提供了创新探索的舞台。最新统计的SCI收录论文及卓越论文篇数均居全国高校第二;学校在探月工程、海洋装备、核电设备、民机制造、暗物质探测、青蒿素人工合成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关键技术领域,成绩斐然。
寻找马约拉纳费米子是困扰物理学界80年的难题,交大的团队在实验中确定性证实马约拉纳零能模的存在,还提供了一个识别和调控的方法,使马约拉纳零能模在拓扑量子计算方面的应用成为可能。PandaX团队使用安置在四川锦屏山地下2500米的探测实验室,探索科学家预言中神秘的“暗物质”,首批实验结果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在暗物质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前列。交大参与研制的中国第一座深海钻井平台,最大作业水深3000米,最大钻井深度10000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清视频网络化即时服务技术体系和成套设备在神舟飞船返回舱搜救、重大安保指挥通信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中实现了多个“首次使用”,推动了视频通信领域的科学技术进步。大型锻件热处理的技术使世界首台套AP1000核电大锻件一次热处理成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氟离子膜成功应用到燃料电池中,攻克困扰我国30年之久的重大科技难题。水污染治理团队十余年风雨无阻,让曾被过度开发、不堪重负的洱海,水质提升到可饮用级别,逐步恢复了大理母亲湖水清月明的容貌。葡萄科学研究团队,经过数年努力,实现了优良葡萄品种种植技术跨越长江,在南方的大面积推广。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将恶性细胞改造为良性细胞,在白血病治疗上取得重大突破。城市治理研究聚焦城市精细化治理,为“城市病”难题提供解决方案,助力上海建设国际宜居大都市。海洋装备工程战略与极地深海研究,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质量发展研究,聚焦中国制造2025,服务建设质量强国。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研究,传承中华文脉,与世界历史对话。东京审判研究与历史对话,还原历史真相,捍卫和平与文明。
立足中国 放眼国际
上海交通大学着力推进国际化战略,不断深化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实质性合作,营造国际化氛围。学生参与海外学习、科研、实践和公益,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机会不断增加。交大密西根学院、上海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和上海交大-南加大文化创意产业学院、中英国际低碳学院等业已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典范。2013年,时任法国总统奥朗德、英国首相卡梅伦等相继访问交大,与交大学子对话。2016年,上海交大主办世界一流大学校长论坛和C9联盟-罗素集团圆桌会议,发起并与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联盟签署《上海宣言》,共同推动高校的创新发展。
近年来,上海交通大学各学院均确立了长期合作的国际战略合作伙伴,深入开展学生交流、科研合作,其中包括与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加州大学、密西根大学、杜克大学、普渡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德国的海德堡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北欧的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挪威科技大学,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以及大阪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一流大学的合作。同时,学校和学院也与GE、GM、Intel、Honeywell、Microsoft、Siemens等跨国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在国际战略合作不断深化的同时,学生海外游学实现了快速发展, 2017年本科生海外游学比例达到46%,本科生毕业赴境外深造比例为28%。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研究生项目每年资助262名学生到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一流大学联合培养或攻读博士学位。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上海交通大学是文化的热土,是国内唯一连续5年获得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项目特等奖的高校。交大的文化和风细雨,让师生们在这里诗意地栖居。
交大的博物馆在全国高校独树一帜。目前,交大校园拥有校史博物馆、董浩云航运博物馆、钱学森图书馆、李政道图书馆、程及美术馆等五座博物馆。其中,李政道图书馆中陈展了李政道先生捐赠的国内高校唯一收藏的诺贝尔奖奖章以及8.6万余件手稿、讲义、信件、科艺作品等珍贵资料。钱学森图书馆收藏保存着7万余件钱学森珍贵文献、手稿、照片和实物,是国内外钱学森文献实物最完整、最系统、最全面的收藏保管中心。此外,在图书馆中还建有展现交大百廿学术脉络的“思源阁”。
交大的网络文化有声有色,已成为师生“空气中存在的朋友”。交大官方微信微博、研究生会微博等不仅是交大师生们关注必备,而且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力。通过研究生会微博平台组织的全球华语短诗大赛,自2014年启动以来,共收到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的海内外千余所高校近万作品。
交大校园里的高雅艺术层出不穷,以文化润育心灵。在过去的十余年中,每年走进交大的高雅艺术演出达20余场,包括传统戏曲、中外话剧、音乐剧、歌舞剧、交响乐等,受到了广大同学的热烈欢迎。英国国家芭蕾舞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民乐团等知名艺术团纷纷做客交大。学校建立两条校园电影院线,每年还开展电影首映礼、主创见面会等校园活动。2016年12月,微信公众号“菁菁有戏”正式上线,第一时间为同学们推送高雅艺术演出的最新资讯,为大家走近高雅、感受艺术提供便利平台。
学海浩瀚 书墨留香
“一日无书,百事荒芜”。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以IC2创新服务模式为基础,构建了泛学科化服务体系,走进院系、走进实验室、走进宿舍,让师生享受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图书馆全年开放时间和开放天数居于全国高校图书馆首位。图书馆拥有浩如烟海的馆藏文献资源,馆藏纸质文献总量达338万册,电子期刊5.78万种,电子数据库428个,电子资源数量处于国内高校最前列。
除了提供文献借阅等传统服务以外,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开拓创新,提供诸多全新的服务功能。其中,创客空间为学生提供资源分享、新技术体验、创意交流;30余个小组学习室鼓励师生在图书馆内开展学术交流和教学研讨,为读者提供舒适开放、灵动自由、集思广益的交流共享空间;“思源悦读”APP平台,支持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泛在阅读和群组学习;“智慧泛在课堂”面向全校师生推送个性化的电子教参资源,提供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全校师生可以徜徉书海,在书本中探索知识,成就更好的自己。
菁菁校园,美美与共
上海交通大学现有徐汇、闵行、黄浦、长宁、七宝等校区,总占地面积5000余亩。各个校园各具特色,各有所美,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其中,徐汇校区是百年交大的发祥地,也是国内唯一跨越三个世纪使用至今的大学校园。两甲子岁月变迁,“南洋公学”石刻雄浑不改,老图书馆红砖映翠,梧桐树枝繁叶茂,古老的建筑焕发新颜,不变的是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交大精神。闵行校区作为国内高校率先开建的新校区,沿用徐汇校区“红砖、绿荫、井盖、铺地”等传统文化特色,拥有全国高校首条赛艇道、栽种数百种木本植物的植物园、国内高校领先的集多功能于一体的致远游泳健身馆等基础设施。撷英园繁花似锦、木已成林。思源湖畔碧波荡漾、杨柳依依。仰思坪青草繁盛、鹭鸟飞翔。校园里健步道纵横曲折,青春在这里尽情挥洒、肆意奔跑。咖啡馆星罗棋布,师生们在此谈天说道,畅聊人生。
“上院初,下院暮,仰思百年菁菁路,留园玉兰顾;东川渡,剑川宿,樱花蓁蓁怡情驻,饮水思源处”。期待在最美的交大,遇见最美好的你。
2. 保送条件
符合教育部、澳门教育部门关于澳门保送生条件,高中阶段各学年成绩优异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3. 录取原则/考核方式
申请我校保送生的学生需提供由所在中学出具的各科学习成绩、年级排名、推荐意见及其相关资料。我校会在审核学生申请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文化测试和综合面试,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4. 招生专业
学院名称 |
招生专业名称 |
分流专业(方向)名称 |
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 |
海洋工程类 |
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土木工程、工程力学 |
土木类 |
||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
机械类 |
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机械类(国际化人才培养试点班) |
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
|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类 |
自动化、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
生物医学工程学院 |
生物医学工程 |
|
数学科学学院 |
理科试验班类(含致远*) |
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 |
物理与天文学院 |
||
化学化工学院 |
化学类 |
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 |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
生物科学类 |
生物技术、生物工程 |
农业与生物学院 |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 |
资源环境科学(已申请更名为农业资源与环境,待批)、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物科学、植物科学与技术 |
药学院 |
药学类 |
药学、临床药学(五年制) |
医学院 |
临床医学(五年制) |
|
临床医学(儿科学方向)(五年制)(已申请更名为儿科学,待批) |
|
|
临床医学(英语班)(五年制) |
|
|
口腔医学(五年制) |
|
|
预防医学(五年制) |
|
|
医学技术类 |
医学检验技术、食品卫生与营养学 |
|
护理学(文、理) |
|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
经济管理试验班(文、理) |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工商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凯原法学院 |
法学(文、理) |
|
外国语学院 |
英语(文、理) |
|
日语(文、理) |
|
|
德语(文、理) |
|
|
人文学院 |
汉语言文学(中外文化交流) (文) |
|
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 |
行政管理(文、理) |
|
媒体与传播学院 |
传播学(文、理) |
|
广播电视编导(文、理) |
|
|
文化产业管理(文) |
|
|
设计学院 |
工业设计 |
|
建筑学(五年制) |
|
|
园林(已申请更名为风景园林,待批) |
|
|
交大密西根学院 |
机械类(全英语授课) |
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 |
电子信息类(全英语授课) |
||
材料类(全英语授课) |
||
交大-巴黎高科卓越工程师学院 |
机械类(零法语基础,英语+法语授课) |
机械工程、信息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
电子信息类(零法语基础, 英语+法语授课) |
注:(1)未注明年制的专业均为四年制。
(2)*进入致远学院需通过专门面试。
5. 招生计划
我校2019年招收澳门保送生计划25人左右,视生源情况可调整。
6. 相关要求
(1)入学及在校管理
被上海交通大学免试录取的学生请按照录取通知书指定的时间(9月上旬)到学校报到。具体事宜届时参考《上海交通大学2019年新生入学手册》。
澳门免试生的管理遵照我校大学生相关管理规定,学校将尽力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
(2)学费和其他费用
澳门免试生的学费与内地学生相同;学生原则上与内地学生住在一起,住宿费根据住宿条件收取,与内地学生相同,全校所有学生宿舍均已配装冷暖两用空调。澳门免试生在校学习期间往返澳门和上海的旅费及医疗保险费用自理。
(3)奖助学金制度
澳门免试生在读期间可申请上海交通大学各类奖学金。
(4)身体健康状况检查
考生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和专业录取标准,按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我校医学院各专业体检标准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招生实施细则有关规定执行。
7. 其他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公平公正性,学校招生监察小组全程参与,同时接受社会监督,我校监察部门监督举报电话021-34206217。
8. 查询方式
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
电话:86-21-34200000
传真:86-21-34207255
网址:http:// admissions.sjtu.edu.cn
单位地址/邮政编码:上海市东川路800号新行政楼B楼333室/20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