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任馆长菲利普·德·蒙特贝罗交大开讲

文明办 2019-03-26 12383

3月8日晚,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七讲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文治堂隆重开讲,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任馆长菲利普·德·蒙特贝罗走进交大,带来题为《给历史以未来:对于世界博物馆现状的反思》的主题演讲。

DDP4421.JPG

7日下午,菲利普?德?蒙特贝罗欢迎见面会在徐汇校区总办公厅举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馆长菲利普?德?蒙特贝罗,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姜斯宪,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罗鹏,档案馆馆长、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张凯,文明办负责人汪佳莹和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理事陆强出席了活动。

姜斯宪首先代表上海交通大学致欢迎辞。他结合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简要介绍了学校文博工作的开展和“堂·文博讲堂”品牌活动的创立和发展,对两位嘉宾前来交大开展文化交流、大力支持交大文博育人事业发展表示衷心感谢,并表示期待能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文博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合作。胡昊进一步介绍了上海交通大学文博育人工作,从文博场馆和文博活动两方面展示了学校文博育人工作的具体开展情况。周功鑫在致辞中结合过去台北故宫博物院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开展合作的经历,表达了对德?蒙特贝罗的敬重和感谢,并期待能够结合本次德?蒙特贝罗走进交大的宝贵契机,与交大、与上海继续加强合作,共同努力,不断推进博物馆教育的发展和文博人才的培养。最后,德?蒙特贝罗致辞。他首先强调了人文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对上海交通大学文博育人工作的开展表示赞赏。他表示,博物馆有着自己的文化,需要通过充分的调查和研究,来发掘藏品背后的文化和意义,从而挖掘每件藏品之间的文化联系,在博物馆中展示和传播更加广泛的文化内涵。本着这样的使命,他期待未来与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馆长们展开更加广泛深入的交流与对话,在博物馆教育、博物馆全球化发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思考和展望博物馆发展的未来。

DDP4422.JPG

8日晚7时,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第七讲正式开始。德·蒙特贝罗带领大家漫步世界艺术博物馆发展的历史长河,并结合自己执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长达31年的经历,与观众们一同思考并展望了未来世界博物馆的发展前景与方向。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顾锋,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胡昊,校友代表、上海交大文化发展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携程联合创始人范敏,校友代表、上海交大文化发展基金理事会理事、上海红酒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文峰,校友代表、上海交大文化发展基金理事会理事、上海奥享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陆强,以及上海文博领域专家、博物馆馆长,上海交大师生、校友出席分享会。

大都会历史上任期最长馆长,带你领略“跨越时间空间的人类最伟大艺术成就”

成立于1870年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始终以收藏“跨越所有文化与时间的人类最伟大的艺术成就”为使命,收藏着“人类有史以来每一个时期每一个地方每一种媒介每一种范畴的所有艺术”。从波洛克的《秋之韵》到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从印度女神帕瓦蒂到提香的《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从毕加索的青铜塑像到西非面具,从中世纪的武士铠甲到香奈儿的礼服,从西班牙修道院到中国苏州园林……德·蒙特贝罗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中的中国景观、元素开始,讲述了博物馆发展过程中与中国的渊源,带领观众们走进这座艺术宝库,一览这座藏品涵盖人类五千年文明史的百科全书式艺术博物馆的风采。 

DDP4427.JPG

在博物馆长达150年的历史上,德·蒙特贝罗是任期最长的掌门人。他出生于法国巴黎,就曾读于哈佛大学和纽约大学,是法兰西美术学院成员,纽约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他自1977年至2008年担任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任期长达31年,2008年他退休时,外界评论称这将标志着“纽约市、纽约州、美国乃至全世界文化生活的一个时代的终结”。他现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荣誉馆长,在博物馆界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美国新闻周刊》称其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伟大化身。他于2003年和2009年获得美国国家艺术勋章和国家人文勋章,成为美国现代历史上获得这两个奖项的第四人。跟随这位大都会最资深馆长的讲述,观众们仿佛置身这座伟大艺术殿堂,跨越时间和空间,通过藏品与历史、传统和艺术进行了奇妙的对话。

漫步人类文化发展长河,综观博物馆发展历史

迈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德·蒙特贝罗接着带领观众们步入世界博物馆发展的漫长历程。在人类历史有记载以来的5000年时间长河里,文字、法典、灌溉、城市逐渐产生,而博物馆的发展却只占据了不到300年的时间,诞生于18世纪启蒙时代。而早在5000年前,在中国、埃及以及美索不达米亚……艺术就已经存在。德·蒙特贝罗强调,博物馆诞生的本质,不是为了某种实用性或宗教性目的,而是因为艺术,为了满足审美需求,为了给平凡世界中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特殊意义,因人们对过去、对历史的浓厚兴趣而发展,而兴盛。

从最早古希腊藏品的简单陈列,到古罗马的战利品展示,再到中世纪对于古董陈列的青睐,直到后来人文主义的兴起,艺术才慢慢开始真正成为独立于藏品使用功能之外的价值体现。1506年,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座专门为博物馆而建的建筑,而后从16世纪至18世纪初,全球海运贸易的发展使得古董、自然、矿物和艺术品等作为藏品得以运输与陈列,来自于自然的作品开始与艺术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了解世界的新方式,尤其在17、18世纪,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升,德国、英国、法国等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用于艺术品收藏的场馆。1793年,卢浮宫开启了百科全书式的艺术博物馆时代,这对于博物馆以及艺术史的发展都是一座重要里程碑,对巴黎、欧洲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此之后,博物馆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类型。随着时间的推移,世界各大著名博物馆相继落成,形成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接着,当代艺术博物馆拔地而起,成为全新的名胜古迹和文化风景。德·蒙特贝罗还提到,除了建筑风格和陈展场所的变化,博物馆展览也陆续涌现出新的叙事方式,博物馆对于藏品收藏具有了更高的道德判定标准,新的文化财产法也使得让文物归还等事宜变为可能。走过数百年的世界博物馆,始终源源不绝的挑战中不断向前发展。

不断发展的科技与需求:未来的世界博物馆是怎样的? 

在纵观世界博物馆发展历程之后,德·蒙特贝罗也与大家分享了在当今不断发展的科技和观众需求下,他对于博物馆未来发展的思考。

一方面,当前博物馆观众人数与日俱增,如何应对、接待好数量巨大的观众,并处理好人数激增带来的相应问题?在此同时,面对观众注意力趋于分散的现状,如何长期保持博物馆对如此之多观众的吸引力?这是是当今博物馆面临的重要挑战。另一方面,先进技术手段的发展给博物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变化:人工智能技术使博物馆交互体验方式日渐丰富,博物馆也能够更好地获得并分析观众们的反馈;虚拟现实技术使展品陈展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在避免文物损坏的同时,还能使观众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便捷欣赏到来自世界各地的藏品;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街头艺术等全新艺术形式在博物馆中汇集,推动着艺术本质也在发生改变,使博物馆本身也成为一种艺术作品;观众们对于流行文化的热爱和追捧,为博物馆发展提出了新方向。所有新情况、新局面也为博物馆发展提出了全新命题:如何处理展品大众性和真伪性的关系?如何继续吸引观众们走进真实场馆,从未继续保持博物馆的社会性?在如此之多的议题和挑战下,未来博物馆将如何发展?这值得博物馆人为之进行更深层次反思、努力,也需要所有观众们的参与和思考。

在互动环节,曾于去年三月做客堂【TANG】的台北故宫博物院前院长周功鑫上台和德·蒙特贝罗一起与观众们进行了进一步交流。交大师生们针对博物馆教育、博物馆跨国合作、文创产业发展等问题与两位专家展开积极探讨。德·蒙特贝罗表示艺术品忠实记录并储存了过去的文明,他希望观众们能够走进博物馆邂逅艺术,体味艺术品的真实存在,从而获得个人信念和向善理念的提升,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需要博物馆的答案。

DDP4426.JPG

本次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办,由上海交通大学文化发展基金,上海名道文化发展中心,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文明办承办。堂【TANG】·世界博物馆馆长文博讲堂自2017年5月成立以来,目前已举办了七场精彩分享会,重磅级演讲嘉宾、丰富的活动内容、精彩的主题分享,受到了广大师生们及校友们的热烈欢迎与好评。堂【TANG】将致力打造一座“可读式” “移动式” “开放式”博物馆,一场“历史性” “人文性” “创新力”分享会,使观众们在世界各国的著名博物馆馆长及文博领域专家的精彩分享中,展开与世界、历史以及自我的对话。同时,堂【TANG】也希望以讲座为契机,促进高校与国内外著名博物馆开展更加深入、全面的合作与交流,邀请更多世界著名博物馆馆长走进高校与青年、与未来对话,共同推进文博专业人才培养,促成中外博物馆之间、博物馆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共享互利,并探索未来的更多合作,进一步推进文博育人工作取得新成效。

(视频报道:http://v.sjtu.edu.cn/reports/report2-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