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丽的冒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021-06-04 1148

记得两年前的夏天,我结束了在香港为期半年的交换生生活。临行前夜,我呆坐在电脑前泪眼婆娑地敲打着键盘,写了《青春是一本过于仓促的书》,字里行间满渗着白驹过隙、时不我待的沧桑感。现在想来那不过是一个处于荷尔蒙分泌旺盛期的女孩,面对飞逝年华,未知前路的胆怯和顾影自怜。生命永远充满着奇特的安排与巧合。两年后的今天,我坐在窗台边,南半球的阳光柔情地洒在我的肩头。远处维多利亚山上的参天大树在蔚蓝的天空下显得愈发英挺,又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只是此刻我不会再流泪。

 南国的孩子——教学篇

  (Scots College 九年级中文课堂)     

“你好!马老师, can you stay here for another year?”当七年级的Jack扬起他胖嘟嘟的小脸儿,用稚嫩的声音问我时,向来在课堂上“活力四射”的我,站在原地一时语塞。那蓝色瞳孔中闪烁着期待的神采。“我们-会-再-见面-的”我急速略去心底的感伤,微笑着回答他。他撅起小嘴皱起眉头,回忆着课堂讲过的词句,破解“汉语密码”。”so you mean that we gonna meet again?”我释怀地笑了。

个人的成长经历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充满向往。从教授过我的老师身上,我感悟到教师的职业价值不止在“传道、授业、解惑”。小到把废纸放入回收桶,大到在教学中带领学生感悟真善美,成为人格健全的世界公民都是这份工作赋予我的责任。所以才会有在十年级课堂上,孩子们根据“饮食与健康”这个话题用汉字和图画做出的“健康饮食”小海报;才能利用学习“…和…一样”“…和…不一样”这两个句型比较同学间外貌、爱好不同时,灌输“友情超越外在与文化,是人不可或缺的一种情感”的理念;才可以在十二年级课上听到学生针对“父母该不该监测孩子上网问题”批判性思考,运用汉语激烈地辩论。汉语语言教学以文化为工具是教学界广泛认同的观点。在汉语教学中领略中国文化传统,开展做饺子、写毛笔字、编中国结这样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固然重要。然而在Scots College担任助教的这年中,我更深切体会到语言教学可以跨越科目壁垒,在人文、科学、思维方式以致德育上发挥重要作用。

“当小孩停止问问题,就是大人的问题。”在课堂上孩子们充满好奇、渴望新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和惊人的创造力总让我啧啧称奇。我常对其他老师说“当助教的这一年孩子们问过我的‘荒诞’问题,比我之前二十多年加起来的总和还多”,“那说明你是一个好老师!因为你让他们在课堂上自由思考。”对啊,自由思考、不受羁绊的想象何其珍贵!面对孩子们对世界充满无限可能的清澈眼神,看着他们迈着灵巧的双腿在草地上忘我奔跑的场景。我突然觉得自己可以更快乐,因为童真是一种态度。

 

 (Scots College 八年级中文课堂)  

 暖——寄宿家庭篇

“暖”可以超越感官局限,直观的概括我对寄宿家庭所有感受。我绝不会忘记在我对自己工作成效不满意,开始自我怀疑时,Joanna(寄宿家庭妈妈)所说的温暖备至的话语;我也不会遗忘在惠灵顿风雨大作的寒冷冬夜,在餐桌前瑟瑟发抖的我从Joanna手里接过暖暖的玉米浓汤,眼泛泪光的真切感动;再久的时间,也无法冷却Irakli(寄宿家庭小弟弟)大喊着我的名字,激动地扑向我来一个大大熊抱的余温;未来再远的地理距离,也无法停止我对他们温暖、浓稠、绵长的思念。是呀,一个隔着大洋远离亲友的女生,在一个陌生的国度找到了一个可以挡风避雨的屋檐,遇到了一个充满爱的温暖的家庭,无疑是老天的眷顾。可口的菜肴、熨过的平整床单、缝补好的裤脚、飘散在空气中的醇厚咖啡香……我为生活中每一个小细节而感动。我们一起带Irakli去农场喂牛、坐小拖拉机;我们跟着轻快的希腊音乐看Joanna优美的舞姿;我们一起梳妆打扮、涂脂抹粉,光鲜靓丽地去参加孔院组织的中秋晚宴;我们在周末的早餐桌上,交换着前夜光怪陆离的梦,企图让对方给出个合理的阐释。还有Tony(寄宿家庭爸爸)在车上,有一搭没一搭的开玩笑;Amalia(Joanna女儿)看着我满脸愁容,热心传授我“祛痘秘籍”(其实我现在也还在“战痘”);在我24岁生日那天,两个家庭一起帮我庆祝,Joanna握着我的手一起切她亲手做的蛋糕……此时回忆如潮,一阵阵涌入脑海。萧伯纳说“家是世界上唯一隐藏人类缺点与失败的地方,它同时也蕴藏着甜蜜的爱。”幸运的我在南半球找到了一个可以容忍、包容我所有缺点,依然给予我无限温暖与爱的家。

  (Levin农场,我身后就是tony)   

身未动 心已远——旅行篇

最远的旅行是从自己的身体到自己的心。在纯净的白云之国,我用双脚丈量着这块瑰丽的土地,对自然朝圣,涤荡心灵。每个假期之前我都会抽出一天时间,捧着《寂寞星球》(Lonely Planet),对照着新西兰地图安排自己度假行程。飞机、火车、游轮、大巴、徒步,我尝试着用所有可能的交通方式到达一个个陌生的小城,遭遇未知的美。Wanaka湖边金黄的树叶随风翩跹落下,漂浮在湛蓝湖面上的动容之美;初秋的下午,我踩着松软的落叶,沿着箭镇小溪,悠然望见远山层林尽染,如上帝在此打翻调色盘的艺术之美;在九十里海滩,水天一色,万物交融,烟波浩渺处仿佛是世界尽头的震撼之美;波光粼粼的海面上,一群海豚围绕着游轮,上下摆动着尾鳍,在阳光下划出完美弧线的灵动之美。感谢大陆漂移,让处在世界边缘的新西兰留存了未被雕琢、纯粹、原始的自然景观。让我有幸领会造物主的神奇,欣赏无与伦比的美丽。

 Kia Ora——文化活动篇

  (Scots college     Haka 比赛)   

打开新西兰地图,任何一个外国人面对艰涩难懂的奇怪地名总会犯怵。这个小细节会告诉一个简单的事实:毛利文化是新西兰的原生文化,毛利人是新西兰最早的主人。在新西兰各个城市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你都能看到形形色色有关毛利文化的展览,听到讲解员热情地介绍毛利传说中关于新西兰境内每寸土地、每种植物的故事。在大街小巷的纪念品商店,你都能买到雕刻成各式各样的寓意深厚的毛利图腾项链。当Scots的学生,无论年级,抛却种族和文化差异,有节奏地拍打大腿,用同一种你不熟悉的语言发出震天嘶吼时,不要紧张,这是他们在用“哈卡”这种特有的毛利文化仪式欢迎你!

80%的完美生活——生活篇

我把生活篇作为结束篇放在最后,既是一门心思想对残余片段进行补充,又是对如上内容的总结。过去的这一年我品尝了孤独与无助,体味了关怀与帮助,有过泪水更有欢笑。我珍惜生活给予我的每一种感受:挫折让我清醒,迷茫促我思考,泪水砥砺我的心智,关怀与帮助点燃爱与希望。这一年我变得更成熟也更纯真,更坚强也更柔软。我感谢这一年我遇到过的所有人,并带着这份感恩等待着我下一段人生历程即将遇到的更多的人。如果要我为这段生活打一个分数,我会给出80分,余下的20分留作我对未来的期许。并非这一年不够完美,谁叫我是处女座(*^__^*) !

(写于2013年)

 

【作者简介】马澜芯,我校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硕士毕业生,2013年斯考特中学(Scots College)汉语教学志愿者。2014年就读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育专业。2015年移民新西兰。现任职于奥克兰圣心中学(Sacred Heart  College),教授中文和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