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记得我们初到新西兰时,正是炎热的夏日,现在新一个夏日已经来临,这意味着离我们回国的日子也越来越近了。
2018年,是充实的一年,也是格外精彩的一年。这一年我在三所小学任教,分别是圣托马斯小学、格伦德卫小学以及石头地小学。我的教学对象主要是二至八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在6-13岁左右。因3所学校对第二语言学习的要求不一样,汉语课的时间及上课方式也不一样。
在主校圣托马斯学校,因今年增开了毛利语,学习汉语以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愿为主。在每个学期的第一周,各班任课教师会根据我的日程表来预定汉语课,我再根据预定的情况去相应的班级上课。因而在圣托马斯学校,汉语课的上课周期较短,教学对象的变化也较大。除此情况外,该校七八年级的学生根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要选修汉语课。相比去年,今年选修汉语的人数略有提高。两个年级共有三个小组学习汉语,每个小组的人数在10-15名左右。七、八年级上课周期较长,基本是一整年,教学内容也更为系统复杂。除日常的语言课外,圣托马斯小学的指导教师与本人还在午餐时间开设中文俱乐部,一起组织中文小游戏、学唱中文歌、练习书法等活动,提高学生对于学习中文的兴趣。
在副校格伦德卫小学,因校方给学生安排的第二语言就是汉语,所以从二年级至八年级,所有学生都要学习汉语。上课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汉语教师独立上课,任课教师在旁协助。在格伦德卫小学,包括我在内,共有3位汉语教师,其中我主要负责低年级的汉语教学(二至四年级)。此外,该校还针对本族语者(华裔),开设了语言难度更高、学习要求更为严格的中文课。学校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要求我有针对性地开展中文教学。低年级学生的汉语学习虽然进展较慢,但学习效果相当好,目前已能够流利说出汉语数字1-10、颜色、水果、食物等等,对中华文化也有所了解,如端午节的起源、十二生肖的故事、新年习俗的来源等。

石头地小学是三所学校中不太重视汉语教学的学校,第二语言学习以学生意愿及校方安排为主。该校为高年级学生安排的第二语言主要是毛利语、西班牙语及汉语。每学期共有十周,除第一周外,其余九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个人意愿选择选修顺序,每三周会轮换一门外语。鉴于我的教学对象每三周便会更换一次,在该小学的汉语课主要是汉语体验课,以学习基本的问候和介绍中国国情与文化为主,学习进展也较慢。
此外,我的三所小学均有大量的汉语资源,尤其是圣托马斯小学,包括汉语教材、书法用具、功夫扇、毽子、传统服装等。除此以外我在三位指导教师处也存放了一些汉语资源,如词卡、教案以及一些上课用具,希望下一任志愿者充分利用,上出更精彩的汉语课。
离开前,再一次衷心地感谢我在新西兰遇到的所有人和事,感谢老师和孩子们指导与包容,感谢所有经历的磨练与挑战。最后祝下一任志愿者赴任顺利,在2019年开出更灿烂的汉语之花。
【作者简介】孙佳宇,我校2016级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生,曾在St thomas's School(奥克兰圣托马斯学校)、Glendowie Primary School(格伦道卫小学) Stonefields School(石头地学校) 学校任职汉语教学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