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LA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和孔子学院在一年以前就开始筹备这次研讨会。中国传统医学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不仅能治病健体,更重要的是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理念,许多抽象的哲学理念在中医施治过程中得以形象地体现,一些接受过中医治疗的外国人,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开始潜心研究中医和中国古代哲学。UCLA中西医研究中心和孔子学院都认识到中医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重要意义,所以,双方通力合作、多方协调,终于使这个研讨会在UCLA顺利举行。
研讨会由UCLA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主任许家杰教授主持。他首先介绍了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近年来所做的研究,以及在临床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同时也提出了在中医理论翻译、教学和教材出版方面所面临的新挑战。接着,中美双方的学者分别介绍了在中国本土和美国中医理论翻译和传播的现状,给与会者提供了大量新的信息,作为问题讨论的参照。
随后,与会者分成“教育”、“出版”和“临床实践”三个组进行讨论。“教育”组都是来自大学和研究所的教授和专家,他们围绕着“是否要给学习中医的研究生开设核心的翻译课程?”、“采取什么措施来鼓励学生学习汉语和翻译课程?”、“翻译课程如何与中国文化传播相结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认为,中医专业必须开设翻译课程,因为汉语本来就有一词多义的特点,在中医典籍中,这种现象更是比比皆是,没有高质量和准确的翻译,根本不可能理解中医理论,更不用说如何实际运用了。关于汉语与翻译课程的教学方法,也是大家谈论的焦点。教授中医典籍必须用繁体字,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方面有很多困难,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与会者交流了各自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家认识到只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实践”组在谈到中医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时,有的专家指出,中医实际上不是技术问题,而是文化问题,当你用中医施治时,只有让病人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病人才能知道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中医治疗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强调了中医知识普及的必要性,给人以很大的启发。“出版”组的与会者都是来自各出版公司的编辑,他们热心于传播中国文化,希望有高质量的中医理论译著问世。
为时一天的研讨会很快就结束了,而通过这次研讨会建立的一个集中医教育、中医实践和中医译作出版为一体的交流平台,定将在今后传播中医知识和造福人类的进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