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12月12日,由中国博物馆协会指导,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上海高校博物馆文化育人联盟主办,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承办的“高校博物馆高质量发展:技术赋能与学科融合”研讨会暨2024年国际高校博物馆馆长论坛在钱学森图书馆举行。

本届论坛由开幕式、主旨报告、论坛报告组成。开幕式和主旨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李芳主持,论坛报告由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党总支书记、副馆长张勇主持。
开幕式上,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胡昊代表上海交大欢迎国内外参会嘉宾,并回顾上海交通大学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的合作历程,期待在论坛的跨界交流中,分享更多高校博物馆的多样化实践与最佳实践案例,碰撞出思想火花。

中国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曙光在致辞中表示,随着教育强国建设和文化强国这两个国家战略双向推动,高校博物馆日益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以及中国博物馆体系里的一个重要闪光点。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博物馆。希望拥有完备教学体系、专业研究人员、丰富跨学科资源等天然优势的高校博物馆能够在国际交流、文化传播、教育服务等领域,作出更多贡献。

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主席Andrew Simpson代表主办方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期待共同交流高校博物馆在全球范围内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议题,并生成更多创意与借鉴案例。

随后,上海交通大学与国际博物馆协会大学博物馆与藏品委员会签署新一轮项目合作协议。

今年馆长论坛的主题聚焦高质量发展,邀请众多专家分别从技术赋能和学科融合的角度展示和分享变革时代大学博物馆的多样化实践,并以此评估不同地区、不同模式和不同方法下的博物馆“最佳实践”。

国际博物馆协会亚太地区联盟主席、上海大学文化遗产与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安来顺在题为《博物馆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机遇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中指出:现代科技给博物馆提供了几乎无限可能,但绝对不是全部可能,在利用拥抱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Andrew Simpson在题为《当代大学博物馆面临的全球挑战与机遇》的主旨报告中提出了高校博物馆所要应对的七大挑战以及需要坚持的四大价值主张,着手解决可及性、公平性、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主题一:数字技术赋能高校博物馆发展

01
以数字化实践提升大学博物馆和
藏品的使用率和可见度
主讲人:Sébastien Soubiran,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科学园”馆长
报告聚焦数字化实践提升大学博物馆和藏品的使用率和可见度,重点介绍了以UMAC database为代表的大学博物馆及藏品数据库,以及德国、葡萄牙等单个国家大学博物馆整体性藏品资源的整理与利用情况,同时回顾了数字工具在疫情期间线上线下的混合形式利用,期待在座嘉宾分享使用此类工具进行实物教学的经验。

02
数字教学工具:用于本地和国际
学校及大学生教学的在线平台
主讲人:Florian Knothe,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馆长
报告介绍了利用数字化手段为学生进行教学,构建在线平台的做法;推荐了该博物馆艺学堂、艺穗坊、依托U21国际大学联盟设立的在线国际合作学习项目(Collaborative Online International Learning)等实践案例;分析了这些项目锻炼学生的核心能力即要求学生筛选馆藏,开展小组研习,并把过程中形成的问题和分析构建动态数据库,并与其他观众分享。

03
行与思:钱学森图书馆数字化
发展的实践与展望
主讲人:李芳,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执行馆长
报告介绍了钱学森图书馆的基本情况,以国内博物馆发展三阶段反观钱学森图书馆发展脉络和数据服务中心、博物馆的数字化、钱学森数字人等数字化应用,以及钱馆人对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书写双重身份、标准化助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的思考和展望。

04
以数字技术促进高校博物馆知识
共享的逻辑与实践
主讲人:张婧文,南开大学博物馆副馆长
报告介绍了南开大学博物馆和天津市级考古实验教学中心的主要情况,分析高校博物馆的数字化和实验教学中心的教育数字化如何取得1+1大于2的发展增效,提出在新技术浪潮的驱动下高校博物馆在选择数字应用时应秉承数字原创和技术理性的态度,并分享了利用新技术重塑高校博物馆知识共享模式的做法。

主题二:高校博物馆助力跨学科发展

05
活态收藏:大学博物馆拥抱以
知识为中心的新范式
主讲人:Michael Dagostino,悉尼大学周泽荣博物馆馆长
报告分享了自己对历史博物馆和文化的热爱,介绍了周泽荣博物馆的三大支柱理念、OBL学习项目,艺术家与研究人员、学生和社区团体的合作来创造包容空间,从而展示澳大利亚丰富历史和习俗的创新做法。

06
复旦文博馆院融通发展
主讲人:郑奕,复旦大学博物馆馆长
报告介绍了复旦文博系和复旦大学博物馆的情况、彰显复旦文博 “产学研一体化”的社会实践课程以及“馆院融通,复旦文博再出发”的愿景,坚守社会应用型和跨学科性的双重特点,从而实现育人为先,引才、育才、留才、用才一体化发展。

07
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大学藏品的
跨学科研究项目
主讲人:Kirsten Vincez,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术遗产中心主任
报告介绍了该校馆藏和基于馆藏教学的基本情况,以及跨学科项目的具体实践。通过“互动科学实验室”“数据空间体验科学”“木乃伊重新发声”“颜色主题研究”等具体案例分享了把藏品作为加强研究的基础设施和教学资源的可行性。

08
从龙门石窟到三星堆与罗丹:基于
对话类展览实践的高校博物馆
跨学科观察
主讲人:李明斌,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
报告介绍了上海大学博物馆基本情况、馆藏类型和基本陈列,尤其以跨学科的龙门石窟展、三星堆与罗丹展展示如何在多学科策展团队的合作下,实现学科互鉴与融合的目标。

09
四川大学博物馆助力跨学科发展的
实践与展望
主讲人:周静,四川大学博物馆副馆长
报告介绍了该校多学科综合成就博物馆收藏体系、“自然篇”“考古篇”“民俗篇”组成的常设展陈体系、“新视野博物大讲堂”“贯通式人才培养专项工作坊”等创新性活动开发,从收藏、展陈、活动研发等多角度助力跨学科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