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校长丁奎岭院士:国际合作交流核心是要实效,不能只交流不合作

搜狐教育 2023-08-07 1813

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举办的世界大学校长论坛,在北京怀柔雁栖湖成功举办,论坛围绕“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的主题。

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出席论坛并就“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的大学合作与交流”议题展开对话。丁奎岭指出,“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好朋友说化学的本质就两件事:一是链接,一是功能;合作交流里有链接,又有功能,我们通过今天的论坛就是把国内外很多大学链接起来,发生化学反应,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合作交流,让链接能够产生功能,产生效益。

以下内容根据丁奎岭校长演讲整理,有删节。

尊敬的各位嘉宾,大家中午好!非常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化的战略和我对国际化的一些理解。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合则强,孤则弱”,这对一个家庭、一个社会都是一样的。大家联合起来就会强大,彼此孤立就会弱小,对于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其实也是一样的。

今天的交流谈了很多挑战性的问题,人类面临着很多共同的挑战和问题,比如健康、能源、气候、环境、水、粮食等方面有很多方面的挑战,但这些挑战都不是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野依良治教授他十年前在伊斯坦布尔的一个化学大会上讲到,这些问题不是任何单一的国家能够解决的,所以我们需要合作、交流,这是国际化、国际合作交流的重要的驱动力。

上海交通大学也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大学,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号称“东方的MIT”,教授很多是来自国外。1978年,中国的第一个高教代表团访美40多天,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先河。

国际化是融入上海交通大学基因里的重要的特征。我经常用化学反应类比国际合作与交流。我的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好朋友说化学的本质就两件事:一是链接,一是功能;合作交流里有链接,又有功能,我们通过今天的论坛就是把国内外很多大学链接起来,发生化学反应,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合作交流,让链接能够产生功能,产生效益。

第一个功能是要共同促进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要面对未来,我们现在培养的学生大概20年后主导这个世界,我们需要引领世界的人才,大学担当有非常重要的责任。这一批人要胸怀天下,并具有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点非常之重要。围绕着这样的目标,上海交通大学的国际化做了一些实践,已与150多个大学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与60余所顶尖的大学形成了战略合作伙伴。我们建立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交大密西根学院、巴黎卓越工程师学院、国际农业与生态学院等多个中外合作办学,且这里的学生质量是非常高的。我们在疫情期间启动了交通全球课堂,让全球的大学的学生一起学习。课程是一种共建共享的模式,学校还启动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GD国际暑期学校,围绕搭建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等全球性的问题,聚焦学生国际胜任力培养的国际课程。学校最近设立了一些专项的资助推动国际合作的学习的模式。这些实践最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来关注全球议题,锻炼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的意识和技能,提升学生的国际胜任力。

第二个功能是要共同促进国际产学研用的多边合作。我们倡导在国际交流中,除了做好双边还要做好多边的交流合作。比如U21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是非常好的平台。上海交大去年在教育部、上海市政府的指导下承办了2022长三角产学研用的合作会议,这个推动学术方面的交流,还有产学研方面的交流。这个会议的直接成果是启动了中德研究型大学国际合作联盟,这些工作将会一直开展。

国际合作交流的功能有很多,最核心的是要有实效。我们不能只交流不合作,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在解决全球性共性问题,增进人类福祉的伟大的教育事业中做得更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