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的一个世纪

交大孔办 2017-10-17 2317

2013年10月11日,洛杉矶加州大学孔子学院、电影电视资料馆和中国研究中心在大学的Billy Wilder剧院,共同揭开了题为《中国电影的一个世纪》(A Century Of Chinese Cinema)的20世纪中国电影回顾展映活动的序幕。在这次回顾展映活动中将放映近30部20世纪的中国经典影片,整个活动将延续到12月13日结束。

这次的中国电影展映活动得到了中国电影资料馆、香港电影资料馆和台北电影资料馆的大力支持,使两岸三地的中国电影有机会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展示。这就给美国观众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欣赏角度,可以将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地域拍摄的影片进行比较,这个比较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不断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认识的过程。

这次参加展映的不少影片都是根据中国现当文学名家的文学作品改编的。比如根据茅盾小说改编的影片《春蚕》(1933年);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1950年);根据鲁迅小说改编的影片《祝福》(1956年);根据李準小说改编的影片《李双双》(1962年);根据莫言小说改编的影片《红高粱》(1987年)等。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向有着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实,因而这些影片也就具备了深刻的认识价值。

电影中直观的视觉想象,可以给观赏者带来审美的享受和愉悦。那些曾经轰动一时、脍炙人口的影片,无论是悲剧还是喜剧,都与其审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此次展映中的影片《女神》(1934年);《夜半歌声》(1937年);《马路天使》(1937年);《黄飞鸿》(1949年);《红色娘子军》(1961年);《黄土地》(1984年);《花样年华》(2000年)等,在艺术构思、演员选择、拍摄角度、色彩运用、蒙太奇转换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虽然离这些影片的首映,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它们留给观众的印象是难以磨灭的。

洛杉矶是美国电影工业的大本营,与电影有关的从业人员很多,洛杉矶加州大学也有很多电影专业的学生,他们是此次中国电影展映的主要观众。中国电影展映的还有一部分观众,则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虽然经常看中国电影,但是对一百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却并不了解,正好利用这次电影展映的机会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相信这次中国电影展映一定能达到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传播的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