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协同引领全健康新实践:全健康行动委员第三次研讨会成功举办

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2025-07-29 166

2025年7月11日至12日,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下称“全球健康学院”)主办的“全健康行动委员会(One Health Action Commission, OHAC)第三次研讨会”在上海成功召开。本次会议以“促进跨界协同,推动全健康实践”为核心,汇聚了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等国际组织代表,以及瑞士、法国、泰国、日本、古巴、巴西、澳大利亚、孟加拉国、印度、肯尼亚、卢旺达等国家及国际机构30余名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全健康(One Health)领域的前沿议题与实践路径。

国际共识:构建协同治理新框架

会议开幕式上,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Thanawat Tiensin、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付晨、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郑俊克、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王茜致开幕辞。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付晨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Thanawat Tiensin赠送了由周晓农研究员、郭晓奎教授、张晓溪副研究员主编的全健康领域新著《全球全健康指数(Global One Health Index, GOHI)报告2022》。

 image.png

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Thanawat Tiensin致辞

image.png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付晨致辞

image.png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付晨向联合国粮农组织助理总干事Thanawat Tiensin赠书

image.png 

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馨致辞

image.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郑俊克致辞

image.png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副处长王茜致辞

image.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副院长李国红主持

 随后在主旨报告环节,全球健康学院副院长周晓农研究员系统梳理了OHAC的里程碑式进展与未来战略;FAO宋俊霞博士报告指出农业食品系统对全健康的基石作用,WHO西太区Jessica Lopes博士分享了区域协作网络的创新机制,来自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国际专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主题演讲,共议全球治理挑战。

image.png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全球健康学院副院长周晓农主持

image.png 

北京大学全球卫生研究院院长任明辉主持 

image.png 

联合国粮农组织宋俊霞博士做主题报告

image.png 

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Jessica Lopes博士做主题报告

本土实践:从热带病防控到区域治理创新

下午议程聚焦全球实践智慧。瑞士热带与公共卫生研究所Jürg Utzinger团队展示了跨学科协作模型;法国国家科研中心Serge Morand揭示了泰国Saenthong地区生态健康与生物多样性的共生密码;日本九州大学Fumihiko Yokota教授分享了福冈应用全球全健康指数(GOHI)的实证经验。亚洲案例尤为瞩目:泰国孔敬大学Banchob Sripa教授以肝吸虫病控制为样本,昆明医科大学方菁教授与Bernhard Schwartlander教授剖析了云南跨境健康合作模式,海南大学张知彬教授则展示了岛屿型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方案。联合国粮农组织Marion Doi Selosse关于治理框架的演讲,为全球实践提供了方法论支撑。

前沿聚焦:指数升级与挑战应对

次日议程直指关键挑战。全球全健康指数(GOHI)3.0报告成为焦点,全球健康学院张晓溪副研究员、韩乐飞助理研究员、刘婧姝博士研究生阐述了其更精准的评估维度和广泛适用性(已覆盖180个国家),随即引发关于指标本土化定制及应用场景的热烈分组讨论。古巴国家卫生研究所María Guadalupe Guzmán Tirado呼吁重构卫生系统韧性,香港浸会大学刘际明教授论证了全健康在传染病防控中的枢纽作用。孟加拉国Md Tanvir Rahman院士警示畜牧业抗生素滥用危机,亚投行苏嘉琪提出基础设施韧性解决方案,上海交通大学韩乐飞则勾勒了海南全健康人才战略蓝图。

image.png 

全球健康学院团队做GOHI 3.0报告

行动倡议:凝聚全球智慧应对未来挑战

会议在凝聚共识中迈向高潮。国际家畜研究所Hung Nguyen博士强调“从政策到实践”的转化路径,WFPHA的Mayumi Wakimoto分享了巴西突发公卫事件中的治理经验。中国疾控中心陈秋兰展示了国家级监测网络的力量,卢旺达大学Janna Schurer则贡献了非洲社区赋能样本。中国预防医学会李全乐系统阐述爱国卫生运动的协作精髓,为全球提供了独特参考。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会议专门设置了讨论环节,聚焦于GOHI研究议程的未来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

  •  深化地方层面研究(Subnational Research):未来的研究亟需超越国家层面的评估,深入省、市甚至社区层级。GOHI指标应更具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地方的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卫生系统特点,为地方决策者提供精准的行动指南。例如,探索省级卫生系统韧性评估框架或特定生态区(如边境地区、海岛、农牧交错带)的健康风险模型。

  • 强化区域合作研究(Regional Collaborative Research):针对具有区域共性的重大健康挑战(如跨境病媒传播疾病、区域性的抗生素耐药性趋势、共享流域的环境污染与健康效应、气候变化对区域健康的影响),建立跨国、跨学科的研究联盟至关重要。会议倡议设立区域性的全健康研究项目,共享数据、技术和最佳实践,共同无国界的健康威胁。

  • 加强全健康能力建设研究:有效实施全健康战略的核心在于人才与体系能力。研究议程应着重于:如何设计并评估跨学科教育和培训项目(如海南全健康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如何优化多部门协作机制(如政策协调、信息共享、联合行动);如何开发和推广实用的数据整合工具与决策支持系统,以提升各国、各地区实施全健康干预的能力和效率。

最后,在WHO西太区Jessica Kayamori Lopes的主持下,会议进一步凝聚共识,为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全健康研究合作绘制了更为清晰和务实的科学路线图。

本次研讨会不仅深化了全健康在环境、农业、公共卫生交叉领域的理论融合,更通过上海、云南、海南、福冈、Saenthong等地的实践案例,验证了全健康理念解决复杂健康威胁的有效性。全球全健康指数(GOHI)3.0的升级与聚焦地方实践、区域协作和能力建设的深化研究议程的确立,标志着全健康行动正从宏观理念倡导加速迈向精细化、本地化的量化评估与精准干预新阶段,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持续贡献着关键的“上海智慧”与“中国方案”。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