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疟经验转化非洲的路径研究

项目背景与意义

1.项目背景

疟疾是全球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最严重传染病之一,也是全球三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疟疾是由疟原虫属寄生虫所致。被称为“疟疾病媒”的受感染雌性按蚊通过叮咬将寄生虫传给人类。共有5种疟原虫会导致人类疟疾,其中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危害最大。疟原虫通过被感染的雌性按蚊叮咬传播给人类,被称为“疟疾媒介”导致人类疟疾的五种寄生虫,其中2种——恶性疟原虫和间日疟原虫,构成了最大威胁。据世界卫生组织《2020年全球疟疾报告》,2019年全世界估计发生2.29亿例疟疾病例,疟疾死亡人数估计为40.9万人。

世卫组织非洲区域在全球疟疾负担中的比例仍然过高。2019年,该区域占疟疾病例和死亡数的94%。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是非洲疟疾流行最严重的国家。2018年坦桑尼亚报告疟疾病例6,220,485例,报告疟疾死亡病例2,753例。受当地公共卫生体系和基础设施的限制,坦桑尼亚疟疾防控工作呈现停滞不前状态,面临严峻的挑战。首先,近年坦桑尼亚疟疾流行形势虽然有所改善,但在全国范围内的疟疾流行分布极不均衡。其次,坦桑尼亚疟疾病例报告体系不是很完整,病例报告并未实现全覆盖和及时更新。同时,因现有社区合作关系和管理措施存在不足,项目管理和实施、人力资源等仍存在较大困难。2019年8月-2020年6月,赞比亚共报告疟疾病例约6,480,715例。2018年赞比亚共报告疟疾病例5,195,723例,报告疟疾死亡病例1,209例。在赞比亚,疟疾发病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即便是在同一省、同一地区,疟疾流行水平也相距甚远,发病率最低为5%以下,最高则达到50%以上,5岁以下儿童发病率在20%左右,随着地区的变化而不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与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于2019年联合建立的全球健康学院(SGH)已在疟疾的流行病学、诊断、综合控制和消除等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并与世界卫生组织总部、瑞士热带病和公共卫生研究所、坦桑尼亚依法卡拉卫生研究所、赞比亚国家疟疾消除中心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坦桑尼亚、赞比亚的合作团队长期从事疟疾防控工作,有着丰富的现场流行病学经验;除了现场流行病学,在实验室方面,两国均有强大的专业团队,能提供战略指导并在现场实施时提供技术支持。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与近 50 个国际组织/研究机构保持伙伴关系,开展 30个国际项目,如全球疟疾基金(2003- 2012年)、中英坦疟疾合作项目(2015-2018 年)和中国-澳大利亚-巴布亚新几内亚疟疾试点项目。自 2018 年以来,建立了基于机构间的中非消除疟疾机构合作网络,涉及 9 个国家。从 2007 年到 2010 年,作为技术机构,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帮助在非洲建立了 4 个疟疾中心。

在开展中非疟疾防控合作项目方面,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具备深厚的工作基础。2015年4月至2018年6月开展的中英坦疟疾防控合作试点项目,摸索并创新了一种新的疟疾控制策略,即基于社区的快速筛查和治疗(1,7-mRCT)。该项目证明了中国疟疾防控经验在非洲疟疾高负担地区的可行性。到2018年6月底,干预社区的疟疾感染率分别下降了81%(从2015年的25.7%降至2018年的4.9%)和52%(从2015年的28.1%降至2018年的13.4%)。为进一步巩固试点项目效果,扩大推广试点项目成果、探讨与坦桑尼亚国家疟疾控制项目有效整合机制,2019年4月至2022年6月,国家热带病研究中心与坦桑尼亚国家疟疾控制项目办、世界卫生组织总部、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办、哈佛大学、坦桑尼亚伊法卡拉卫生研究所等共同组织实施中坦疟疾防控合作示范项目,将与国家项目和地区政府在管理和实施层面有效整合,共同推进坦桑尼亚疟疾控制和消除进程。这种探索将对今后中国“疟疾防控领域”的对外援助,特别是在非洲地区,有较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2.项目意义

(1) 基于全健康理念的中国抗疟经验可在坦桑尼亚、赞比亚疟疾防控实践中转化和推广。 疟疾曾是严重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疟疾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1年6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中国通过消除疟疾认证,这是我国继天花、脊髓灰质炎、丝虫病、新生儿破伤风之后消除的又一个重大传染病,结束了疟疾在中国肆虐数千年的历史,在中国公共卫生史和全球消除疟疾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中国在疟疾控制和消除阶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1)坚持政府领导、专业队伍和群防群治有效结合;(2)切实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当地疟疾流行规律、疫情变化、社会经济、科技发展及防治进程,采取因时、因地、制宜地的有效可行措施;(3)设立疟疾防治研究试点,先行调查试验,总结经验与教训,逐步推广应用,探索切实可行的防治策略和措施,以点带面指导和推动大面积的疟疾防治工作;(4)组织区域性联防联控,在较大的范围内或是根据流行波及的地区,或是按照相同的疟区性质或自然地理条件,超越现有的行政区划,有组织、有领导地统筹规划,开展防治工作;(5)采取强有力的组织和管理措施,坚持反复斗争、充分利用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疟疾曾经是我国流行历史最久远、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而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面临着与中国类似的历史与现实问题挑战,通过分享并转化中国抗疟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探讨适宜当地的抗疟策略和措施,满足当地需求,为社会问题提供交大智慧和解决方案,提升交大的国际影响力。

(2) 帮助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控制和消除疟疾可助力于共建中非卫生健康命运共同体。 2021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同舟共济,继往开来,携手构建新时代中非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宣布中非双方共同制订了《中非合作2035年愿景》。作为愿景首个三年规划,中国将同非洲国家密切配合,共同实施“九项工程”,第一项即是卫生健康工程。本项目拟探索将中国抗疟疾经验转化至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推动项目地区疟疾防控进程,为共同打造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和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坦桑尼亚和赞比亚都是共建“一带一路”重要合作伙伴。通过研究中国抗疟经验转化非洲地区的转化和推广,有助于推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成为共同建设“一带一路”示范点,为推动“一带一路”在非洲乃至更广阔区域内的建设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2020年后疫情时期中国大健康产业所涉及的医疗健康的合作事项,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沿线“五通”领域的合作、造福丝路沿线地区的普通民众。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我国可以利用健康产业的发展促进形成“健康外交”“民生外交”,打造出一条生态文明、健康和谐之路。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与各国卫生合作机制框架下,联合中国广大医疗机构的力量,将继续与世界各国医疗机构和专家广结友谊、深入交流并拓展务实合作,为增进各国人民健康福祉、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项目目标

1.提炼中国控制与消除疟疾的经验和最佳实践;

2.总结中坦疟疾防控示范项目的最佳实践与策略;

3.调研中国抗疟经验在坦桑尼亚和赞比亚的转化路径;

4.促进全球健康,强化我国与非洲国家的卫生交流合作,为交大青年学子提供优质的实践机会,为共建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贡献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