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台水榭,碧波漾漾,绿影绰绰掩回廊。几只由五色丝线打成的小香包整整齐齐地摆在案几上,一阵阵诱人的粽香从一座雕花水榭中缓缓飘出……推开素宣,饱蘸浓墨,提笔而书的“端午”二字遒劲郁勃!此情此景,毫无疑问,正是在庆祝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插艾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单看此情此景,再听这朗朗上口的歌谣,大家定以为这是中国某个古色古香的园林里在庆祝端午节。然而仔细一看,便可瞧见几个金发碧眼的小姑娘手捏针线小心翼翼地缝着香囊,而绿瓦飞檐以外也是高楼幢幢,漾漾水波中倒映着的亦是中英双语的路引和节日介绍……没错,这里不是中国,而是位于悉尼达令港的中式园林花园——谊园(Chinese Garden of Friendship)。在这座象征着中澳友谊的花园里,新南威尔士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老师们带着前来谊园体验中国文化的游客们共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节。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明]边贡
“端午节在什么时候?”
“五月五日!”
“端午节吃什么?”
“粽子!”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
“屈原!”
在谊园的雕花水榭中,来自新南威尔士大学的文化大使Liam为悉尼某女校的中文学生做了一场关于端午文化的讲座。Liam也是一位学习汉语的学生,他热爱中国文化,同时也想把他对于中文的热情传递给他的同胞。Liam声情并茂地将端午的由来以及流传至今的习俗娓娓道来,而听讲座的小姑娘们也难掩心中的好奇,非常认真地听完了Liam的讲座。虽然她们的汉语水平虽然有限,但是在抢答问题的时候却非常地积极!和Liam互动的时候,也尽可能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想要真正地掌握一门语言,不仅仅要学习这门语言本身,还应更多地去了解这门语言根植的文化土壤。通过文化体验加深对于这门语言和这个民族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得心应手地使用这门语言。虽然讲座只有短短半小时,但小姑娘们认真好学的劲头却打动了我们。
包中香黍缠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宋]陈怡
讲座结束以后,小姑娘们品尝了美味的粽子。带着这份快乐的满足感,她们来到了谊园的一处假山凉亭中。在这里,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志愿者老师和来自悉尼当地学校的文化大使将带着大家一起制作端午香囊。
在端午节给小朋友佩戴香囊是端午的传统习俗之一。香囊一般是由五色丝线编织而成,里面放上朱砂、雄黄和其他香药等,有着驱邪避瘟的意义。小小的香囊,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巧妙的手工技艺,更凝聚着中国人的审美意趣和养生智慧。
小姑娘们在志愿者老师和文化大使的帮助之下,将香料填入香包之中,然后轻拈银针,小心翼翼地将香囊缝合起来。不一会儿,一个个小巧玲珑的香囊就做成了!小姑娘们对小香囊爱不释手,一边听着志愿者老师的讲解,一边将亲手制作的小香囊挂在襟前,大家一起接受了来自传统中国的美好祝福。
铁画银钩藏雅韵,粗微浓淡漫馨香。
书画艺术可谓是中国文化的精粹之一,其中,汉字书法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而中国画更是融合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趣和哲学思考的艺术宝藏。想要体验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项便是书画艺术。新南孔院的志愿者老师们和文化大使们也在谊园里布置了一座“书画院”,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手持毛笔,跟随老师们一起写写画画,体验中国书画艺术的魅力。
一点加一横,一撇复一捺……看着自己的名字被用中文写出来,外国友人们是既新奇又兴奋。而那群来自悉尼某女校的小姑娘们更是兴奋不已,她们将志愿者老师们和文化大使们团团围住,有的向老师们请教起了汉字和书法的关系,有的则好奇地问起了中国画中各个物象的象征意义……更多的小姑娘是直接上前握住了毛笔,请各位老师示范该如何书写和绘画。
小姑娘们对于书画的热情让大家十分惊喜。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活动快要结束时,有十几个小姑娘悄悄地集合在了一起,齐声对着志愿者老师们和文化大使们字正腔圆地说了一句:“谢谢!”虽然只有短短两个字,但这份诚挚却让大家非常感动。
除了吊屈原、吃粽子、缝香囊、写书画等等活动以外,新南威尔士大学孔子学院的志愿者老师们还因地制宜地设计了一个找生肖的活动。活泼可爱的十二生肖在谊园中流连忘返,它们的身影掩映在绿荫中、影壁下、回廊里、水潭边……只要把这些可爱的生肖们全部找出来,就能获得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玩偶!不得不承认,熊猫的魅力是巨大的!为了把一只只来自中国的大熊猫领回家,游客们不辞辛苦地爬楼阁,过连廊,分花拂柳寻生肖。有一对来自乌克兰的情侣,一边找,一边求助旁边的志愿者老师们,在确认生肖的数量时,好奇地问起了生肖的意义。最后,两位情侣请志愿者老师根据自己的出生年份推算出了自己的属相,非常开心地和自己的属相合了影!
端午的活动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但这一天,不管是孔院的志愿者老师们、文化大使们还是前来谊园游玩的游客们都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端午佳节。虽我们身在异国,但这份端午情却和着对家国的思念与中国文化的魅力横越千山万水尽情绽放,让久别故土的我们如临故乡,让国际友人如涉足华夏……不辞辛劳行万里,不就是为了看这瀚宇之花似这般盛开在地球上么!哈哈,快哉!
作者:吴茜,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孔子学院2019年度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