斩获全球短视频征集最佳奖,上海交大师生第一视角讲述“中国让我没想到”
2025-03-26 137

在外国青年眼中, 中国有哪些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近日,中国日报21世纪报社主办的2024“中国让我没想到”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结果出炉,由上海交通大学教师指导、中外学子担任主创的五个短视频脱颖而出,分别获得最佳奖和参与奖;上海交通大学获得最佳组织奖。交大师生通过外国青年“没想到”的真实在华生活体验,以第一视角讲述个性化的“中国故事”。

证书.jpg

“中国让我没想到”全球短视频征集活动是中国日报21世纪报社一档以在华生活外籍人士为主体的短视频征集活动。通过外国青年的亲身经历感知中国的传统与当代,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讲述个性化的“中国故事”,为全世界青年带来不同于大众媒体的新视角,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斯蒂芬.png

《在中国过端午节原来这么有趣》

视频主创:Stephen Yeap Weller(马来西亚)

指导老师 :江倩倩、金永强、阮蝶、周卫荣、彭崇胜、张英英

马来西亚留学生斯蒂芬(Stephen Yeap Weller)曾是马来西亚国家游泳队选手,入学后,他迅速成为学校龙舟队的主力。求学期间,他不仅接受着国际化教育,也惊喜地发现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依然保留着丰富的中华传统习俗。斯蒂芬通过短视频展示了自己在端午期间的民俗体验——中国龙舟竞赛和传统香囊制作。

萨沙.png

《我所认识的中国一家》

视频主创:Sasha(俄罗斯)

中国的美食、文化和建筑,令俄罗斯留学生飒莎(Sasha)深深着迷。在中国生活越久,她越觉得,中国人身上勤劳奉献的特质非常让人敬佩和感动。萨沙通过短视频展示了一个中国普通家庭的勤劳和奉献,她觉得,正是每个中国人身上所拥有的这些美德,让中国能够得到这么快的发展。

微信图片_20250321162339.jpg

《外国人和“唐朝人”的唐诗大PK》

视频主创:何天玉、李钰峣、Valerlla Iushmanova(俄罗斯)、Sofia Oyola Aponte Limas(秘鲁)

指导老师:江倩倩、王宁华、方芳、丁睿

《外国人和“唐朝人”的唐诗大PK》短视频,以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组织中外青年在上海交大博物馆上演了一场别具匠心的“唐诗对决”和“古代穿越”:来自俄罗斯、秘鲁的两位留学生到交大博物馆看展,偶然来到了唐朝,遇上了中国、美国、英国等国家的青年正在用中文行“飞花令”,在穿越过程中,她们遇到了“李白”“杜甫”“王维”,和他们一起探讨唐诗和书画的独特魅力。

微信图片_20250321162344.jpg

《英国小伙上交大拜师学习中国水墨画》

视频主创:Luke Johnston(英国) 李昕宇

指导老师:江倩倩 王辰轩

《英国小伙上交大拜师学习中国水墨画》短视频,以中华传统国画为切入点,通过在上海交通大学求学的英国青年卢克(Luke Johnston)的视角,讲述了他向交大教授、书画名家詹仁左学习中国水墨画的奇妙体验。

微信图片_20250321165905.jpg

《留学生讲上海文物》

视频主创:陆海燕(阿尔巴尼亚)、齐红、黄金贤、陈丽璘、莫筱玲、韩红蕊、

指导老师:陈婷珠、王骏

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来自阿尔巴尼亚的留学生陆海燕站在“物华号百子大礼轿”前,用流利的中文向观众们讲解这件“镇馆之宝”的前世今生。作为上海各博物馆中为数不多的留学生导览员,陆海燕以外国人的独特角度讲述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为观众提供了了解中国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全新视角。

近年来,上海交大不断夯实IP SJTU国际传播品牌建设,通过新时代青年自身表达,糅合中国自身的文化特征与留学生的文化价值和现实情境,将“广场式的宣传”创造性地转化为适应国际需求的传播模式,激发海内外情感共鸣。未来,学校将继续着眼于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优秀人才,探索建立以知华友华、跨学科、跨文化、跨场景等为基点的“多元融合传播”模式,鼓励中外师生通过亲身体验和现场观察,以第一人称视角客观真实地讲述“自身眼中的中国”。